饮用水放射性测定中水样蒸发浓缩方式对残渣量的影响;在饮用水放射性测量过程中,因其放射性活度较低,必须先将一定体积的水样蒸发浓缩、炭化、灰化后取一定量的残渣,使水中的放射性核素浓集到少量固体物质上,再用固体物质制成源,才能进行放射性测量。影响饮用水放射性活度测量精度的因素还有样品源测量时间﹑本底值等,由于在放射性活度测量结果计算中,残渣总量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影响其测量准确度的因子,因此,重视并选择适当的水样蒸发浓缩方式,减少残渣量损失,是保证放射性活度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前提。
目前,测定饮用水和其他环境样品放射性活度的方法依据,主要是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GB5750-85)、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2001)和国际标准IS09696—1992、ISO9697—1992。在样品制备环节,这三种标准检验法均要求水样在蒸发过程中要缓慢(GB5750—85)、微沸(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小心加热(ISO9696—1992)。
但这些描述性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又难以量化实施,进而可能会引发由同一或不同的操作者,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对水样蒸发的质量要求理解不同,而造成同一样品残渣量相差甚大的现象,致使放射性活度测量结果的可信度降低,可比性差。因此,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着重探讨在样品制备环节,如何量化影响浓缩质量的因子,保证水样蒸发浓集的质量,减少放射性活度测量误差。
放射性水样蒸发浓缩赶酸仪-上海那艾
结论
(1)同一样品采用不同的蒸发浓缩方式,其残渣量差异显著。以蒸发皿为容器水浴加热方式蒸发浓缩,样品损失最少,残渣量最大,且可减少转移环节,节约样品制备时间。
(2)以可调温电炉或电热套为加热设备时,一定要控制水温在80 ℃以下,并分次逐量加入水样,使水样体积始终不超过容器体积的1/2 ,以防止水样沸腾溅出,减少残渣量损失,提高放射性活度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3)当同一样品测得的溶解性总固体值与其放射性测定时蒸发浓缩获得的残渣量有明显差异时(相对偏差大于10 %) ,特别是溶解性总固体值大于放射性测定的残渣量时,应引起水质检测及质控人员的注意,这说明放射性测定过程中 ,水样蒸发浓缩环节有失控现象。